6月22日,中德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對話合作機制首次高級別對話在北京舉行。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德國聯邦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部長哈貝克以及中德雙方10多個部門代表參加。“首次高級別對話”達成了怎樣的成果?記者進行了采訪。

在中歐當前出現貿易摩擦的背景下,這次對話的基調很受關注。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表示,本次對話旨在落實兩國領導人就加強中德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對話合作重要共識,扎實推進政策交流和務實合作。

從當天情況看,達成的5項成果充分體現了“合作”這一關鍵詞:雙方在機制框架下啟動綠色轉型中德省州合作,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德國相關部門分別達成中德能效工作組2024年工作計劃及《落實〈中德循環經濟和資源效率對話行動計劃〉的近期活動要點》,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德國聯邦經濟和氣候保護部成立中德工業減碳工作組,國家節能中心和德國國際合作機構啟動中德重點領域能效提升示范項目合作。見證

對于中德來說,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合作并非剛起步。1994年,雙方就已簽署過《環境保護合作協定訪談》,此后一直在推進更多合作,如碳排放核查試點、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和碳市場機制等領域合作,在中德能效合作框架下實施中德城鎮化節能示范項目等。

正是通過相關合作,中德雙方發展在多個方面從中受益。自2016年開始,中德兩國合作實施重點用能單位節能診斷示范項目,累計為水泥、陶瓷、造紙等行業企業提出能效改進措施97項,每年可實現節能約16.93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4.02萬噸。實施中德能效網絡小組項目,在中國江蘇太倉中德產業見證園10余家中德企業組建能效網絡小組,合作挖掘節能潛力,5年內實現節能4000萬千瓦時。會上,不少代表認為中德雙方在綠色合作方面已經取得明顯成效,未來還有廣闊空間,而且這不止于中德之間,中歐雙方亦是如此。

推進綠色合作需要依托本國發展。記者注意到,在本次啟動的綠色轉型中德省州合作中,中方參與合作的分別是江蘇省、四川省。從地理位置上看,這兩個省分別位于中國東部和西部;從綠色發展情況看,二者在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清潔能源等方面各有優勢,表現不俗。而這兩個省的發展背后,正是這些年中國在全國范圍大力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

構建全球最系統完備的碳減排頂層設計和政策體系。國家層面出臺了做好“雙碳”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兩個頂層設計文件,進行全面系統部署。各部門制定了12個分領域分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及科技、財政、金融、標準、消費等18個支撐保障方案。全部31個省份都出臺了本地區碳達峰實施方案。

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全球最大、發展速度全球最快。截至2024年3月底,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15.85億千瓦,占全國總裝機的52.9%,約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的40%。

實現全球最快的新能源汽車普及。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有量達到2041萬輛,占全球一半以上。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2023年已超過31%,2024年5月達到39.5%,在主要經濟體中位居第一。

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全球前5家風電整機企業中有4家中國企業、10大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里有6家中國企業,光伏組件產量連講座續16年位居世界首位,提供了全球70%的光伏組件和60%的風電裝備。

一組組數據讓世界清楚看到:近年來,中國綠色低碳發展成效顯著,在推進自身綠色轉型的同時,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積極貢獻。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承諾用3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所用時間全球最短、碳排放強度降幅全球最大,這樣的決心和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中國在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成就令人矚目。”在當天活動上,多位德方代表表示,愿與中方一道加強合作,在可再生能源消納、智能電網發展、零碳低碳產品生產等九宮格具體領域進一步探索合作空時租空間間,將中德綠色合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