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光明時評】西部地區緣何對大學生吸引力不斷增強

近日,“2024年就業服務基層行——走進成都暨西部地區就業創業工作交流活動”在成都舉行,旨在推動西部地區就業創業工作協同發展,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隨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青年將目光投向我國廣袤的西部地區。據《2024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顯示,近年來中西部地區對應屆大學共享會議室生的吸引力在增強。2023屆本科生在西部地區就業的比例為25%,較2019屆的23.1%增長了1.9個百分點。

西部吸引力不斷增強背后,與近年來國家推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引導資金、項目、人才向西部流動密不可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完善產業在國內梯度有序轉移的協作機制”“建設國家戰略腹地和關鍵產業備份”。2021年至2023年,通過實施《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和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西部地區共減免企業稅收超4000億元,有力地支持了西部高質量發展。

如今,眺望西部,這片土地既積蓄了深化改革帶來的后勁與潛能,也在日益成為“一帶一路”面向世界開放的重要前沿;相對較低的生活成本和友好的競爭環境,為青年建功立業提供了更多可能。

對于年輕人而言,西部地區的后發優勢意味著更多的就業崗位、更多的發展機會,也預示著自己能更快接觸核心業務、承擔關鍵任務。在基層一線或新興產業里,青年常常能在短時間內積累豐富的管理與技術訪談經驗,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根基。更重要的是,年輕人在西部扎根,不僅能親身參與地區轉型與升級,還能與地方共成長、同進步,在實踐中逐漸將個人夢和家庭夢延伸至對社會的擔當與責任。

在后發優勢之外,西部地區還擁有日益凸顯的“前沿”地位。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西部地區日益成為連通亞歐的重要樞紐,多條國際物流與產業鏈在此交匯,構筑出機遇廣闊的舞臺。2時租025年1月5日,海關總署出臺15項措施,支持新時代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包括推動智慧口岸建設、建設國際航空樞紐,以及探索綜合保稅區“區港一體化”改革等。無論是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還是大型工程建設、文化外交項目,西部都在不斷刷新外界認知,釋放蓬勃生機。西部各省區市依托各自優勢,勇于開拓創新,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格局,開放通道跑出新速度、開放平臺帶來新活力、產業轉型煥發新氣象,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廣大青年在西部工作,置身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宏偉藍圖,將個人追求與家國情懷自然銜接起來。以此為起點,青年在西部舞臺揮灑才華的同時,也在不斷為國家戰略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力量。

與東部特別是一線城市相比,西部地區在很多方面的“負擔”都相對較低。這種“低負”不僅僅指較低的生活成本,也包括整體較低的競爭強度和心理壓力。根據相關機構數據,西部地區房價、物價水平普遍低于東部地區,生活成本的相對低廉,意味著年輕人可以不必困于現實壓力,更容易獲得“工作生活”的平衡,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職業探索、學習深造和創新創業。同時,“低負”也意味著更少的路徑依賴。新技術、新理念更容易在西部落地生根,為青年群時租會議體提供自主創新的時租場地沃土。在文化層面,西部大地在歷史長河中的長期交織而擁有“高度融合”的氣質,也因此孕育出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人文環境。這里的包容性,不僅表現在對新觀念、新創造的歡迎,也讓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能和諧相處,共同成長進步。2024年甘肅天水因“麻辣燙”火爆出圈,新疆阿勒泰依托獨特的冰雪資源和民族文化,成為“人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對于青年而言,“高融”意味著在包容的生活氛圍中自在地安放自我,在多元的文化生態中充分地汲取靈感,讓個人理想與社會價值緊密貼合。

廣大青年投身西部,既是在追尋自身的成長與幸福,也是為中國式現代化添磚加瓦,讓西部綻放更多新的可能。這些“可能”與每個青年的個人理想緊密相連,也與民族復興的宏闊愿景自然呼應。唯有將個人之夢融入家國之夢,才能真正讓青春之花絢爛綻放,也讓西部這片廣袤熱土在青年奮斗的身影中煥發更加奪目的光彩,成為更加富饒、文明、美好的所在。

(作者:于坤,系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會議室出租職業開發與管理系主任)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